首页 / 就业风采 / 正文

2015届工程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毕业生吴浩

发布时间:2021-12-10 供稿: 点击数: Views

人生成功起飞,青春之花绽放,并非只有一条路可走。六年前,吴浩被贵州工商职业学院工程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录取。但因家庭经济困难,连上大学的学费都凑不够。为了能顺利踏入大学殿堂,吴浩选择了去工地,用两个多月的辛勤劳动攒够了学费。如今的吴浩,通过自己多年辛苦打拼,成功创建校园外卖平台,圆了创业梦,也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蜕变。

吴浩,25岁,1995年12月出生,家住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桴焉村。因为父母都是农民,平时都是靠打点零工维持家庭开支,家境比较困难。高中毕业后,吴浩直奔工地,他想要靠自己的努力赚取上大学的学费,为父母减轻负担。一个暑假下来,吴浩挣到了学费,但是双手也磨起了水泡。

因为体会过生活的艰苦,吴浩在心中暗下决定:“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双手,去改变家庭的现状,去改变自己的人生。”

2015年,吴浩到贵州工商职业学院工程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就读,吴浩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兼职,逐渐有了自己的 “小金库”。2017年,他用自己的积蓄在学校开了一个餐饮店,由于资金有限,他是老板、厨师也是配送员。吴浩说:“有时候一个人忙到凌晨两三点,说不累是不可能的。”

虽然很辛苦,但是吴浩从没有想过放弃。除了发传单宣传,他还创新思路,创建QQ群点餐配送。随着点餐的人越来越多,生意越来越好,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到了团队中,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,每天下班以后还要对账,数据也越来越多、越来越复杂。于是,他就产生了一个“创建校园外卖平台”的想法。

“刚开始我们是通过购买第三方软件,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后,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,这个软件对学校来说并不适用。”于是吴浩决定创立属于自己的校园外卖配送平台。经过多方打听,在一家技术公司的帮助下,2017年吴浩创立了属于自己的校园送餐平台—— “迪速邦”APP,专门帮学校里面的商户送餐给学生。

为了支持吴浩创业,学校免费提供了办公场地,就业服务中心的老师对创业项目进行了详细地指导,吴浩的迪速邦外卖平台为学校提供勤工助学岗位,优先录取家庭困难的学生。

场地虽然解决了,可创业之路注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。

“这就是大学生创业,会有人在上面点餐吗?”刚开始,许多商家对吴浩的 “迪速邦”APP并不信任。面对这些困难和质疑,吴浩并没有放弃,他一家一家的跑,一家一家地去说服。后来,在学校后勤处老师们的帮助下,通过不断地努力,吴浩和团队的小伙伴们花了一年时间,“迪速邦”平台实现了全校商家全覆盖。

“没有学校支持,没有老师们的帮助,就不会有我的成功。”随着“迪速邦”外卖平台发展越来越好,为学校提供了百余个勤工助学岗位。吴浩介绍说:“平均每个人一个月能有1000多块,最高的一个月能拿到4000多块。”学生利用空闲时间,通过自己的劳动赚取报酬,减轻家庭负担。

虽然做出了一些成绩,但吴浩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:“改变自己,也可以尽力改变身边的人。”当时一同创业的十多位配送员由于对业务熟悉,毕业后也成功“晋升”成为管理者,协助吴浩进行团队管理。“现在一个月有6000多的工资,还能给家里打生活费。”2017级大健康学院助产专业刘海燕就是其中之一,她也跟随吴浩实现了从小小配送员到管理者的蜕变。目前,除了餐食配送,迪速邦还提供快递代收、失物招领、二手市场等服务,实现了“学生服务学生”,校内资源的充分整合利用,提升了学生的学习、生活体验感。

随着团队多年的地努力,“迪速帮”平台迅速扩大规模,目前已经覆盖了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、贵州开放大学、遵义医科大学、贵州工程学院等高校,总计为400多名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。吴浩也在清镇市区建立了迪速帮综合服务中心,扎根清镇,辐射贵州,为学子提供高效、便捷的外卖配送服务。

当然,吴浩也深知自己的能力也存在许多短板,但只要一有时间,他就不断通过阅读管理类、商业类书籍书,或者是参加培训去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。他说:“创业不一定会成功,但是我坚信‘做难事必有所得’。”

从交学费都困难到自己创业,吴浩一路披荆斩棘,并在母校的支持下,通过多年奋斗实现创业梦,改变了自己的人生。他的创业精神,成为无数贵工商学子的榜样,鼓励和影响着更多的人投身创新创业的大潮,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。